2136

【原创】疫情过后,银行会大量撤销网点吗?(一)

2020/7/22

根据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的研究报告,疫情将打断中国经济2019年底的弱企稳。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可能破5。

 

疫情之下许多银行机构自2月3日起陆续复工营业,但仍有一些银行网点依据防疫需求尚未开门。客户到店率进一步下降,波及柜面业务,而线上业务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迎来加速拓展。

 

有好多银行家朋友纷纷和银翱咨询交流:疫情之后,银行的网点会不会大量关闭?

 

在此,我们来做一些探讨。


先来看看国外的银行网点在危机之后的情况。

 

美国的“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危机后,这些地区和国家的银行网点都发生了较大、甚至巨大的变化。

 

欧洲银行在次贷危机后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的现象,加之受监管、市场、负利率等因素影响,长时间未走出经营业绩低迷的阴影。在此背景下,欧洲银行网点数量的上升势头在2008年后戛然而止,此后银行开始大幅削减网点,尤其是裁员,以此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其中,北欧地区和最高峰的2008年前后相比已削减了近50%网点。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有着比较良好的互联网使用率和在线银行使用率,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后,大量的欧洲银行仍经营困难,需要通过削减网点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摆脱亏损的局面。

 

美国近80年来银行网点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98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银行业由于发生了大量的银行合并案例,银行网点有所减少,但其他阶段网点数量一直呈现增加的状态。

 

2008年至2014年,美国的银行网点数量下降了4.8%,主要由于银行收购兼并后对重叠网点的撤并(美国的银行数目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底有8543家,而在金融危机之后的2010年底减少到6914家)。

 

从次贷危机到2018年,全美总共已减少了约15%的网点。美国的四大银行中,除了富国银行之外,花旗、摩根和美洲银行网点数都减少了20%左右。相比之下,美国的小型银行(主要是信用合作机构)网点数量基本稳定。此外,2018年以来银行网点的撤并速度有所放缓,80%的银行没有在2018年继续撤并网点,而在2017年撤并网点的银行占比将近50%。

 

美国的电子银行渠道始于70年代的ATM。90年代起,网上银行和纯网络银行(无实体网点的银行)开始得到大力发展。之后,网点的业务量开始了显著的下降,从1992年每个网点日均交易数量390笔下降到了2013年的210笔,下降了45%。然而,在这段期间,美国的银行网点总体上仍然处于增长的趋势,70年代到2014年网点数量增加了将近50%,90年代到2014年网点数量增加了超过10%;

 

有意思的是,尽管次贷危机后美国银行业网点的总量减少,但大城市的银行网点总量一直在增加。数据显示,美国前20大城市以6.6%的网点份额占据了25%的存款。在其他区域网点数量都在减少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网点总量仍然是逆势增长,自2000年至2015年,美国前20大城市网点数量从4000个增长到6000个,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在经济衰退的时候,银行考虑的是怎样控制成本。在经济复苏之后,银行继续开始了新的扩张。


近几年来,美国的银行业恢复增长态势,2019年多家大型银行的利润又创历史新高。2017年以来,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都宣布计划之后几年将在新的市场中开设数百家新网点。其中摩根银行计划在未来3年中新开设400个网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银行的计划并不是简单的加大网点密度,而是要在新市场区域中扩张。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银行业务地域扩张采取的是全渠道扩张,网点就像是地面部队,互联网科技手段就像是航空部队,采用全方位的立体作战进入一个新市场。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多家银行近几年会进一步扩张线下网点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网点数量的变化受到电子化渠道的一定影响,但其与经济发展及经济周期的关系更为紧密。

 

接下来我们会分析一下,从2000年到2019年以来国内银行网点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