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8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2024年度报告,该行在养老金融方面主要有以下实践和对未来的规划:
一、养老金融主要实践
1.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农行持续助力国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末,实体社保卡用户达2.75亿,电子社保卡用户1.65亿,医保码用户7,476万,三项指标均居行业首位。养老金受托管理规模达3,166.93亿元,客户数量及业务增速显著。此外,农行积极响应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上线“线上购买免双录”功能,简化客户操作流程。
2.养老服务场景优化
·渠道适老化改造:全行2.2万家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打造300家示范网点,增设无障碍通道、爱心窗口及智能设备辅助功能。掌银推出“养老社区”专区,为60岁以上客户提供大字版界面、语音导航及健康咨询服务,并开通客服热线“一键直达”人工服务。
·产品创新:全年新增养老主题金融产品147只,涵盖养老储蓄、理财、保险等多类型。农银理财推出“顺心灵珑”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分红近3亿元,惠及超5万客户;农银人寿研发覆盖普通年金、养老年金、个人养老专属年金等15款产品,满足差异化需求。
3.养老产业金融支持
农行重点加大对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信贷投入,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达109.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通过“贷款+股权投资”模式,支持养老社区、康复医疗等项目建设,并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
4.科技赋能智慧养老
·数字化工具应用:上线“智面客”智能服务系统,通过AI技术为老年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建议;推广移动营销PAD,客户经理可上门办理养老金融业务,减少老年人出行不便。
·场景生态建设:在掌银嵌入“银发专区”,整合医疗挂号、健康咨询等非金融功能;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搭建“智慧康养”生态圈,覆盖2,600余家养老机构。
5.县域养老普惠服务
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广“惠农养老贷”,为农村地区养老设施建设提供专项信贷支持;联合地方政府在4万个行政村设立“金融村主任”,协助老年人办理基础金融业务。县域网点适老化改造率达85%,金融服务车覆盖1,170个乡镇,全年服务老年客户超1亿人次。
二、未来养老金融发展计划
1.深化产品与服务创新
·计划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等创新型产品,探索“养老+信托”服务模式。
·优化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体系,增加税收优惠测算、投资组合推荐等智能工具,提升客户参与度。
2.扩展智慧养老生态
·升级掌银“养老社区”功能,接入更多康养服务供应商,形成“金融+健康+生活”一站式平台。
·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居家养老场景的应用,试点智能穿戴设备与金融账户联动,实现健康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
3.加强产融结合
·加大对养老产业园区、智慧养老项目的融资支持,未来三年计划新增养老产业贷款500亿元。
·联合保险、基金等子公司设立养老主题资管计划,重点投资养老基础设施REITs及医疗健康产业。
4.提升县域服务能力
·2025年拟在县域新增1,000家适老化示范网点,推广“流动银行”服务模式,覆盖偏远农村地区。
·开展“银发金融下乡”工程,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理财知识普及与防诈骗教育,年度培训目标覆盖300万人次。
5.强化风险管理与合规
·建立养老金融业务专项风险评估模型,针对长寿风险、利率波动等完善压力测试机制。
·加强销售适当性管理,严格审查养老产品风险披露,确保符合银发客群风险承受能力。
三、战略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农行将养老金融纳入“五篇大文章”战略框架,推动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例如,绿色信贷资源优先支持低碳养老社区建设;普惠金融场景中嵌入养老金融服务模块。同时,计划发行ESG主题养老理财产品,引导资金投向绿色养老项目,助力“双碳”目标与老龄化社会协同治理。
上海银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3280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