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5
一、总量格局:邮储银行“一骑绝尘”,农业银行稳坐“第二把交椅”
截至2025年5月,六大国有银行网点总量接近11.97万家,形成“二超多强”格局:
邮储银行依托邮政网络,以43,803家网点(含自营网点和代理网点,以下同)占据绝对优势,覆盖31省368城,乡镇渗透能力无人能及;
农业银行(25,998家网点)和工商银行(17,952家网点)分列二三,两者差距近8000家,但农行在县域市场的深耕使其总量稳居四大行之首;
建设银行(16,673家网点)与中国银行(12,101家网点)紧随其后,而交通银行仅3240家网点,不足邮储银行的1/13,但覆盖台湾省的独特性使其成为“特殊存在”。
二、区域分布:东部沿海“扎堆”,重庆成“内陆王者”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成为网点密度最高的“黄金地带”。其中:
∙工商银行在广东(超2000家)、江苏(近1800家)优势明显;
∙建设银行在河北、山东的网点数分列前四,显示其均衡布局策略;
∙农业银行在四川、山东的网点数突破3000家,凸显中西部下沉市场争夺激烈。
城市维度的竞争更为激烈:
∙重庆异军突起,农行(729家)、邮储(1768家)遥遥领先,甚至超过其在北京和上海的网点数;
∙天津成为工行(539家)和农行(402家)的“重兵之地”;
三、城市等级:63%网点扎根“下沉市场”,一线城市仅占6%
数据揭示,六大行网点布局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四线城市以23%占比成为最大单一市场,三线和五线城市合计占比40%,反映国有行“普惠金融”定位;
一线城市(6%)和新一线城市(14%)占比不足两成,与民营银行“扎堆高线”形成鲜明对比。
典型案例:邮储银行在南充、南阳等三线城市的网点数(375家、350家)甚至超过部分新一线城市。
四、差异化策略:邮储“农村包围城市”,交行“高端路线”
邮储银行凭借“邮政+金融”模式,在赣州、南通等乡镇密集区域形成绝对优势,其网点数是当地工行的35倍;
交通银行虽总量最少,但TOP10城市均为一线/新一线,上海(144家)、北京(122家)的行内网点密度甚至高于中行,聚焦高净值客户;
中行在香港布局242家网点,成为唯一境外网点进入TOP10的国有行,国际化特征显著。
五、未来趋势:中西部“下沉战争”与数字化“替代效应”并存
区域扩张: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将成为下一阶段争夺焦点,农行在重庆的“高密度模式”或复制至成都、武汉;
结构优化:一线城市网点或通过“轻型化、智能化”改造降低成本,而五线城市或面临“撤并潮”;
数据赋能:分析显示,六大行正利用POI数据动态调整布局,例如苏州(中行186家、工行202家)等强二线城市可能成为“精度优化”试点。
六大国有银行的网点版图,既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也是区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当邮储银行在乡镇铺就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交通银行在陆家嘴的摩天大楼里服务跨国企业——这种“两极共生”的格局,恰是中国金融业多层次服务体系的缩影。
上海银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23280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