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欢迎光临本站 

行业资讯

未来银行不是消失 而是变得无处不在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0/8/20     浏览次数:    

“科技重构金融未来”——中国电子银行联合宣传年2018贵阳高峰论坛于8月2日顺利举行,贵阳市政府、近百家银行相关部门领导、金融科技企业和学术专家共计约150余人参会。论坛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子银行网主办,贵州数安汇公司协办,中国电子银行网全程视频、图文直播。



  中信银行王鹏虎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王鹏虎指出,信息科技是金融发展创新的关键驱动力,未来银行就是金融科技企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将来银行员工会更多的从前台退到后台,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王鹏虎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数字化转型在三方面存在巨大价值:一是打破边际成本线性规律,让二八定律失效,普惠金融成为可能;二是有效提升客户洞察能力,让营销服务更加精准,风控手段更加丰富有效;三是渠道逐步虚拟化和场景化之后,可以快速降低银行获客服务成本。

  王鹏虎指出,数字化转型几乎涉及银行前、中、后台各个业务层面,商业银行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把技术思维与技术应用相结合,通过金融科技的运用提升银行运营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二是,积极构建金融生态,通过电商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等交易场景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和其他服务要素,形成多层次跨界融合服务能力,为生态平台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交易服务,让金融服务更加高效;

  三是,构建在线的生态化场景,即将银行服务嵌入各种应用场景,让银行服务无处不在;

  四是,运用数据思维,根据数据思考、发现、解决、跟踪问题,将多渠道获取的数据资源应用于营销、产品、风控、客服、定价、考核等各个银行业务版块;

  五是坚持开放、共享、和谐、创新的互联网精神,加强与其他各类专业机构的合作,实现共赢。

以下为王鹏虎演讲原文:

  王鹏虎:

  作为一个银行从业人员,我今天和大家去分享一下目前非常热的话题,也是今天CFCA论坛非常重要的课题:科技重构金融未来,也就是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重塑金融未来。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信息科技是金融发展创新的关键驱动力;二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三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四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策略。

  第一,信息科技是金融发展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我们从人类历史看,信息技术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从远古的结绳记事、烽火传情、快马驿站、飞鸽传书,到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电报电话,再到现在的手机和互联网,人类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货币跟信息科技一样也经历了很多的发展阶段,最早的人类普遍用贝壳作为货币,后来有了冶炼技术,出现了铜钱铁钱,后来又固化到贵金属。有了造纸术以后,出现了不具备任何使用价值的信用货币。现在货币的形式主要是银行卡和电子货币,货币不存在任何物理载体,变成了电子数据。

  现代金融使用的技术是给予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ABCD技术,即AI、Blockchine、Cloud Compting和big  data。这些技术可以划分为以获取数据为主的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存储和处理数据为主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以数据可信度为主的区块链技术。如今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技术条件和环境下去谈数字化转型。

  第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

  我们现在进入了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人类开始生产食品,而不需要通过渔猎采集去获取能量,导致人口大量增长。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人类可以生产更多的工业产品,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工厂、学校和现代化的公司。现在,我们进入了第三次浪潮,即后工业社会或者叫服务型社会,这个阶段更多的经济发展是靠信息服务驱动,我们处理的不再是自然界的资源,更多的是数据资产。

  在中国,第三次浪潮具体表现就是“互联网+”战略,从2014年提出来以来,互联网开始和各个行业结合,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或者说是金融科技,就是将现在的IT/DT技术与金融结合,重构金融的未来。

  数字经济也是从G20峰会之后在中国火爆起来的。从G20峰会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去年的第四届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逐步得到我国各个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占整个GDP的32.9%,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传统经济升级转型的重要引擎。银行业也是如此,靠数字化转型来推动传统金融转型升级是未来大趋势。

  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来讲就是把传统的要素,即原来基于物理、线下和人工的要素全部变成电子化、线上、网络化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人、货、场。人是银行的员工、客户和第三方合作伙伴。货就是银行的产品、服务和各种物料。场就是银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场所,即物理网点、虚拟渠道和第三方渠道。人、货、场三个要素是金融行业的主体客体和场所,这三个要素都在向电子化、虚拟化、线上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我们将来就看不到银行的网点和员工了,银行的人员会逐步退到远程的后台,通过互联网和模型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样整个银行的业务流程会被重构,所有流程的过程和结果最终将沉淀为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会形成一个更好的洞察力,然后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银行组织架构也会发生变化,变成了一种非常敏捷灵活的虚拟组织。未来银行不是被颠覆或改变了,不是互联网企业成为银行了,而是银行变成了互联网企业。大家知道招商银行提出金融科技银行的战略,我觉得提得还不够,干脆把银行去掉,就是金融科技企业,这就更到位了。

  数字化转型有巨大价值,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它打破了边际成本线性规律,让二八定律失效,普惠金融成为可能。传统情况下,网点和人员数量和客户数量是线性关系,但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银行打破了线性规律,只要把产品开发出来,服务一万人和一亿人没有太大区别,客户是用自己的设备和流量在接受银行的服务。这个定律一旦打破,银行的服务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普惠金融就变得非常容易。

  二是基于数据提高洞察力,特别是对客户的洞察力,使得我们对客户的营销和服务更加精准,同时对客户风险的画像和把控也更加有效。

  三是整个服务渠道虚拟化之后,可以大大节约获客和服务成本。当然银行会有大量的失业,这是必不可少的。2016、2017年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减员增效已经加速,四大行每年减少人员约5万人,这个速度还会继续加速。

  第三,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

  数字化转型首先是在零售银行领域,进行渗透和替代,因为零售银行面对的客户人群很多,而且是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来服务的,因此可以很容易通过互联网来服务。再往后就是投资理财、资金结算等领域,然后是2B的公司银行,最后才是服务大型客户的投资银行。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数字营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的给客户推送产品和提供服务,而不是像以前依靠盲目的陌拜或小区宣传,那样做不仅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还非常不精准。二是数字化风控,银行可以基于自己的数据和外部大数据,运用AI技术非常高效、低成本的管控客户风险。三是数字化运营,把一切的人、货、场都变成数字之后,整个运营的流程被重构,运营成本大幅度下降,效率极大提高。四是数字客服,通过机器人来服务客户,为客服提供咨询服务。此外,数字技术还会渗透到后端的审计等领域。可以说数字化转型几乎涉及银行的前、中、后台各个业务层面,现在所有的部门都应该考虑对数字技术的应用。

  银行数字化转型经理了几个阶段。从1998年开始,属于电子银行渠道阶段,CFCA诞生之后给电子银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使电子银行的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大家可以放心使用。后来从2013年开始进入互联网金融阶段,比渠道更进一步,在获客和精准营销方面用得很多。第三个阶段是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通过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把一部分数字化工作外包。再到最近银行成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家。未来,整个银行将变成金融科技公司,实现彻底的数字化转型,传统的庞大的金融机构变成敏捷的大象,也可以起舞。

  第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策略。

  一是技术思维与技术应用,我们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考虑任何事情时都要去想,这个东西能不能用最先进的技术解决它,先进技术可以做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效去管控风险。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金融的三性原则无法改变,风险的本质也无法彻底改变,一些业务的实质也没办法彻底改变。技术也有局限性,先进技术在应用推广中也会遇到困难,比如,惯性思维、传统和路径依赖。另外还有法律,比如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了但不能上路,因为配套的法律不完善。

  二是生态思维与生态构建。最近大家看到的浦发银行搞的API银行,就是让银行跟它的客户去连接,连接在一起就是一种生态,大家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赋能的特征就更明显了。在这种环境下,就更会剧烈的发生一些数据化转型,因为大家要更快连接,只有把所有东西变成数据,才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互。另外就是场景化服务,完全是互联网线上化的场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金融产品与服务平滑的嵌入到交易场景中,实现金融服务与交易的无缝对接。再就是平台化运营,围绕交易场景,打通资金、支付、结算、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构建基于同一平台和数据的生态循环。最后,在生态化平台上,实现客户、数据和服务的共享。

  三是场景思维和场景构建。未来金融必须嵌入场景,因为金融是次生需求,原生的是经济活动,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所以原生场景一定是个经济活动,一定是先有了交易才有支付,有了支付才会有融资。在传统线下这些场景都是割裂的,交易归交易,支付归支付,融资归融资,但有了互联网,各个场景就会实现线上的融合,所以次生的金融必须融入到原生的电子商务场景中。现在2c表现的非常明显,客户在电商平台购物完之后不会再去打开一家银行的APP,用银行的功能支付,一定是直接调用银行的支付服务。未来银行不仅网点会消失,而且网站和APP也会消失,但银行不是真正消失,而是变得无处不在,是嵌入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

  目前,场景化构建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银行自己也搞一个电商平台,把金融产品嵌到自己的电商平台,但这种方式不是主流,因为大多数客户不会到银行电商平台去买东西。第二种方式是嵌入场景。对于大客户或者第三方电商平台,银行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嵌入别人的场景。第三种模式就是银行和电商合作做场景,把它输入到2B行业的中等规模或者有一定规模的客户,它既想有自己的场景同时又没有能力去建设运营场景,这样银行和电商服务平台做一个现成的场景给客户。这三种模式现在都在大量应用。现在嵌入场景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API,针对大客户,我要跟客户进行银企直连,两边都要进行接口的开发和联调测试,优点是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二是SDK软件开发包的模式,把产品变成一个软件包提供给客户,客户用简单代码就可以调用程序,这种嵌入的优点是快和成本低,缺点是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是数据思维与数据能力构建。所有的人、货、场都会变成数据,根据数据思考、发现、解决、跟踪问题。未来数据获取、处理、应用都要实现线上化,除了自己的数据还要跟合作伙伴交换数据和从外部采购数据。对数据的处理一定是自动化,不能靠人去处理,因为,这是大数据,要靠规则、模型、算法、工具去处理。数据会应用到银行各个业务层面。宏观经济数据、产业数据、微观的客户数据、最微观的客户交易数据都是可以利用的数据。如果数据可以达到客户的交易级,就可以解决数据的全面性、即时性、真实性不足的问题。建立数据融资和数据化风控,将来不再需要客户的财务报表,可以根据它的交易数据模拟出一张他的财务报表。

  五是互联网思维与新商业文明。什么是互联网基因和互联网思维?我觉得就八个字:开放、共享、协作、创新,通过开放,把自己融入市场,跟市场共享数据、价值、流程、收益,通过社会协作实现协同创新,这些思维或者说文化是一种新的商业文明,也就是互联网的商业文明。哪家银行能把这种思维从高管一直到基层员工贯彻的更快更彻底,哪家银行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就会走得更快更成功。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13818970338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