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欢迎光临本站 

科技金融

【原创】“社区银行”之殇(二)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1/7/16     浏览次数:    

误区二:盲目跟风

 

银行的网点渠道战略作为业务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对于银行的市场定位、客户市场细分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银行往往将渠道战略作为客户结构调整的重要实现手段。如一家大型银行加大在中心城区的网点设置数量,其战略意图就是要抢占城市新兴的中产阶级客户群体;而另一家银行大力在强县富镇设置网点,则是希望抓住改革红利,在新城镇化建设中分一杯羹。

 

由于银行开户和风险测评的监管要求、长尾客户的使用习惯、复杂产品的咨询和销售等因素,客户对银行网点的仍有一定的依赖性,银行要发展零售业务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物理网点渠道作为支撑。


中国银监会多届领导人,如刘明康、郭树清等都提到目前国内银行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要求银行结合自身的实际,动态调整发展战略,不亦步亦趋,不人云亦云,但是事实上,知易行难。


2013年,某银行宣称要在3年中开设10000家社区支行网点,其本意是想借监管机构支持普惠金融的东风,迅速扩张其网点,来加强其零售银行战略的落地。对于作为全国性商业银行而此时网点数不足1000家的这家银行来说,快速扩张网点有其必要性。


尽管之后不多久,随着该银行领导层的调整,其10000家社区支行网点的建设计划已成为了明日黄花,但这家银行已充分发挥了其“鲶鱼效应”。在这过程中,反应最激烈的要数各类地方性银行。试想,原来这些银行在本地的网点数都和四大行不相上下,突然冒出来一家银行,按照全国新增10000家的建设规模来看,网点数量在3年内要成为本地网点渠道最多的银行,那还了得?


 

国内很多银行有“落后恐惧症”,一旦出现了什么新概念,往往在没有研究清楚之前,就会先行动起来,生怕落后。于是乎,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多家地方性银行开始了大上快上社区支行的建设工程,有的行要求上100家,有的行要求上200…. 不搞社区支行不足以显示本行理念的先进性,其实各家银行又陷入了新的同质化竞争的过程中。在一哄而上中,各种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指标的要求,一些银行在社区支行选址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些仅按照字面上理解,将社区支行开在小区门口。从网点数量上来看,由于很多地方性银行的网点数量原来就不少,没有考虑市场容量而盲目扩张网点,导致某些区域网点过度饱和,甚至存在内部竞争。一些银行并没有深入思考社区银行的定位、主要客群、选址要求、业务运作方式、人员配置要求、经营方法等问题。

 

误区三、定位不清

 

1)从作为网点类型中一种简易形态的“社区支行”来看,大多数银行一开始对社区支行寄以厚望,但几年后失望就代替了希望,大多数社区支行的发展并不如人意。这就牵涉到了社区支行的定位问题。

 

从银行的实践来看,同样是通过缩小网点面积来降低成本,社区支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降低成本维护现有客户为主要目标,这类网点往往是现有传统网点瘦身后,留下来的过渡性网点,主要通过自助机具和少量的人工服务,来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另一类是以获取新客户为主,这类社区支行往往网点所在的区域客户质量比较好,希望通过低成本快速设立社区支行网点扩充网点渠道,以便覆盖盲区,完善现有网点的布局体系。

 

从实际观察来看,地方性银行和四大行对社区支行(四大行称之为“微网点”或“轻型网点”)的期望值或定位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地方性银行大多把社区支行作为获取新客户和新业务的一种手段,而四大行中除个别银行将微型网点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多数银行将微型网点作为一种网点“瘦身”的手段。由于定位不同,则银行对其考核和资源安排也不同。

 

2)从作为“社区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情况来看,国外大多数社区银行强调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通过和银行网点经营所在社区的互动(社区服务、社区义工、社区捐助、社区活动赞助等形式),强调和当地社区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取自于社区,用之于社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银行并不是要开设“社区支行”才能经营“社区银行”的。社区支行只是网点的一种形态。现有的上千家地方性银行,无论其网点形态如何,是否开设“社区支行”,其本质都是社区银行。有些地方性银行,一开始开设了一些不带现金柜的小型网点,后来发现其经营所在地的客群对柜台有较强的依赖性,又重新在网点里开设了现金柜,其仍然是社区银行。

 

银行大多数网点所在的经营区域都是以社区为主的,由于城市特性的复杂性,有些经营区域内可能不止一个社区,另外还有商圈内的中小企业业主、写字楼内的白领工作人员等。根据社区的定义: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大多数银行网点都是在“社区银行”的土壤上经营的,只不过大多数银行过去更侧重于个人客户的“企业属性”(代发工资等),或者对于个人客户处于等客上门的状态,很少去研究网点周边社区和各类人群的“社区属性”,更谈不上根据客群的特点,主动出击,进行深度的开发和挖掘。

 


事实上,众多的地方性银行,虽然没有开设“社区支行”,但是它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探讨和实践如何为所在经营区域的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所以说,并不需要开设“社区支行”才能发展社区银行业务,像富国银行一样,即使像四大行这样的庞然大物,只要它把零售业务(社区银行业务)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紧密围绕网点经营所在区域的客户群体特点,提供各种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四大行的传统网点也可以变身为社区银行网点。

 


(未完待续)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13818970338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