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欢迎光临本站 

客户经营

【原创】中国老年银行建设研究(二)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2/16     浏览次数:    

二、老年人金融需求分析

(一)老年群体特征分析


1、老年人口更多、寿命更长


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长提速、预期寿命延长的发展态势。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增加859万人。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也从2010年的74.8岁延长至2018年的77岁。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会突破2.5亿人,未来我国老龄人口总量和增速将继续保持增长。


数据来源:普华永道《2017年老年消费白皮书》

2、逐渐成为财富拥有量最高的群体


从家庭月收入来看,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统计,2017年家庭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老人已超过1.06亿元,其中1,600万老人的家庭月收入超过了10,000元。和许多无房无车的年轻人相比,绝大数老年人拥有一套或多套住房。


数据来源:普华永道《2017年老年消费白皮书》

从银行存款来看,年轻人过度消费存款很少,老年客户从用户数量上虽然只占30%,但是存款金额占比超过70%。并且,88%的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险,在城镇地区,这一比例更达到了92%。养老金收入逐年提升,大城市人均养老金年均增长普遍超过7%

 

庞大的老年人群规模,以及社会资产集中在老年人手中,催生了巨大的养老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怎么样服务好老年群体至关重要。


3、消费更注重疾病管理、养生健康以及娱乐社交


从消费金额来看,老年人年均消费约22,600元,其中日常生活15,560元,约占总消费的69%;健康养生2,763元,约占总消费的12%;疾病管理1,665元,占7%;娱乐社交2,585元,占11%


老年人主要消费支出为日常生活开支,其次是养生健康、娱乐社交。老年人的日常消费主要集中于娱乐社交、疾病管理、养生健康及日常生活等四个方面,其中日用品、食品餐饮、疾病诊疗、营养品等支出人群较大。



4、理财和保险需求稳健增长


在传统的储蓄方式之外,有近20%的老年人考虑购买理财和保险产品进行资产配置。而根据普华永道公布的《老年人消费习惯白皮书》来看,在养老市场中,养老金融持续稳健增长,年均增速达7%,由此可见老年人对金融需求逐渐增强。



数据来源:普华永道《2017年老年消费白皮书》


但是老年人难以获得必要的金融理财知识,因此老年人购买理财和保险产品时的最主要考量是资金安全。安全可靠的销售渠道成为关键痛点。


(二)老年人的金融需求分析


1、老年人的6大类金融需求


目前我国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储蓄存款、保险需求、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融资需求和其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等。


1)储蓄存款:主要满足老年人资金存放和灵活支取的需要。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我国老年人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2)投资理财:老年人的投资理财需求不断提高,一方面以往靠子女养老的意识不断淡化,许多老年人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对通货膨胀有深刻的感知,同时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不断增加,通过多种多样的理财、基金等产品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需求越来越高。


3)保险需求:老年人最大的风险是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空巢、独居、失独等高风险老年家庭数量的迅速增加,老年人对保险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我国老年人保险意识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受近期疫情的影响,也大大激发了老年人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4)数字支付结算:支付结算需求主要包括日常消费支付、转账和跨境支付结算等。移动支付热潮兴起,手机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方式深刻改变了大众的消费生活习惯,老年人的支付方式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随着出国游在老年群体的接受度的提高,跨境资金结算需求也在提高。


5)融资需求: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法适当放宽对符合信贷条件的老年人申请贷款的年龄限制,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老年人的融资需求在不断受到重视。


6)其他需求:其他需求包括生活缴费、保管箱等生活服务需求和对金融知识、资讯等获取和学习需求。


金融需求痛点分析:


1)养老金融产品缺乏个性和创新

  尽管养老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要高于一般存款,但银行并未考虑到老年人在生活质量水平上的实际需求和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因此这些产品对于老年人来讲,依然存在受益期限短、相应业务操作繁琐等问题。


2)开发的金融产品缺乏针对性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保险、理财、大额存款等业务都属于零售部门管理,从表面上看各大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拓老龄金融服务领域,但实际上银行普遍都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养老金融业务体系,也未成立专门针对老龄金融服务的部门。其开发的养老产品没有针对性,推出的养老金融服务往往是把自身各类产品作为基础,再将这些资源进行调整组合,并把此类相关业务都挂靠在银行的零售部门或各大金融服务公司,而且银行在研发老龄金融业务时没有很好地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种种原因都导致银行推出的养老金融产品规模较小且需求度不高。


2、老年人的金融需求特点分析


(1)储蓄需求占主导


老年人对储蓄业务的需求一直较为庞大,银翱管理咨询通过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群体在银行办理业务情况的调研发现,不论哪个年龄层次的老人,储蓄业务占比都是最高的,其中75岁以上老年人储蓄业务占比82%,其次是50-59岁的老年人,比例达到81%,60-74岁的老年人,占比也高达8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老年人对储蓄的重视程度。




数据来源:银翱管理咨询调研分析


数据来源:银翱管理咨询调研分析


(2)更偏好稳定的养老理财


我国养老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使得老年人更愿意独立处理经济事物而不是依靠子女。再加上他们开始拥有自我意识,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经济独立,对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的愿望强烈。

 

从理财方式来看,我国有近90%的老年人都选择储蓄养老,而其中定期存款又占了较大比例,其他理财方式占比低于30%。实际上,定期存款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较差的缺点,不利于老年人应对突发疾病等急需使用大笔资金的情况。


数据来源:银翱管理咨询调研分析


老年群体勤俭节约和谨慎消费的特性,使其投资更加注重资金的安全性,有更强的储蓄倾向。在我国老年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产品,如储蓄、国债等,对股票、基金等产品不太感兴趣,对定期存款、购买国债、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产品也都是短期行为,并且考虑到疾病、家庭意外支出,其投资也需要保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人们为了寻求更多的自我保障,对商业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多。


(3)更习惯柜台人工服务


老年人长期使用并习惯了在柜台办理业务,习惯了在存折上查看账户变动,柜台办理业务带给他们一种踏实感,已使老年人对其产生了偏好和依赖。另外老年人对新生事物接受度不如年轻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眼力、记忆力下降,使用手机银行或ATM机时会感觉不便。


(4)不同年龄段老年人金融需求呈现一定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理财需求下降

 

根据银翱管理咨询的调研数据,60-74岁老人为银行客户的主要群体,在众多金融需求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领取养老金和存取款需求增长,理财需求下降。

数据来源:银翱管理咨询调研分析

适龄老年人更偏好医疗相关金融产品,高龄老年人则偏好流动性高的产品

50-70岁的活力老年群体在这个阶段处于退休/马上退休的状态,其收入主要是退休金及养老保险金,倾向于医疗保险、相关养老计划的金融产品。70岁以上高龄老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开支占比逐渐上升,风险为零或者较小和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工具,理财资金的流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

(5)不同资产的老年人金融需求呈现一定差异


资产水平在10万以下的老人,既要支付自己的日常开销、又要主动补贴子女晚辈,几乎未购买养老产品。资产水平在100万-1000万的群体,在旅游、体检和保健品、文化娱乐类产品消费较多。资产1000万以上的群体则偏好养老地产。

 

基本收入水平的老人一般会选择存款以及稳健型理财来保持资产的稳定性;中等收入水平的老人基本上可以满足其日常开支,因为他们在文娱消费方面的消费逐渐增加,也有一部分的闲钱,对于他们来说,在存款以及稳健型理财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对于高等收入水平的老人,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消费以及支撑其进行各种投资,对于他们来说,选择私人银行业务、家庭信托是比较轻松且保证收益的选择。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13818970338
浏览手机站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