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2023年11月7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如果以此为里程碑,2024年就是是中国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元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融在政策、产品、技术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下是2024年养老金融领域的十大关键词,全面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核心动态和发展趋势。
1. 政策推动统一化
2024年,养老金融政策涉及多个部委的协调统一,政策推动更加系统化。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6项重点举措。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将为养老金融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 养老金融概念明晰化
养老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在《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养老金融的定义:养老金融是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债券、股权、理财等金融工具,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样化养老需求,服务银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总和,包括养老金管理、银发经济融资与风险管理、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及老年群体金融权益保障等。这一概念的明晰化为养老金融的系统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金融支持养老事业的重要抓手。
3. 养老保险产品丰富化
2024年,养老保险产品不断创新和丰富,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截至2024年底,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已达956款,其中保险产品177款,占比18.5%。年金保险成为主流产品,占比超过55%,显示出其在养老资金储备中的重要性。
4. 养老金三支柱建设完备化
我国养老金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2024年,养老金三支柱建设加速推进,第一支柱覆盖10.7亿人,基金累计结余7.8万亿元,占总规模的57.6%;第二支柱总规模5.71万亿元,占42.2%;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仅近300亿元,占0.2%。未来,第三支柱的发展将成为重点,以提升养老金体系的整体效能。
5. 养老金融与其他领域融合化
养老金融在2024年与其他金融领域深度融合,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例如,金融机构探索将养老资金对接初创型科技企业和绿色金融项目,推动养老金融的多元化发展。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养老金融服务的效率,也为养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6. 智能养老产业产品普惠化
2024年,智能养老产业产品加速普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在2029年突破47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5%。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解决方案。
7. REITs项目常态化
2024年,养老设施被正式纳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范围。这一举措为养老产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养老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推动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8. 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化
2024年,养老金融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适当性监管,确保老年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同时,金融机构也在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老年客户的消费体验。
9. 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化
2024年,金融机构开始构建综合性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例如,兴业银行发布了《养老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提出通过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这种体系化的服务模式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10. 养老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化
2024年,我国养老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35年将接近20万亿元。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从传统的储蓄存款和保险产品,到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等创新产品。这一趋势表明,养老金融市场在未来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4年是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重要一年,政策支持、产品创新、技术赋能、市场扩容等多方面的进展为养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养老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将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助力社会和谐发展。